5年后低空经济基本结构:“35%无人机+65%载人机”
#行业资讯 ·2025-08-14 20:17:52
翼维托航空独家观点:从数据和结构逻辑来看,“5年后低空经济基本结构:35%无人机+65%载人机”。
空间维度的场景划分
120米以下:以消费级无人机为主,涵盖航拍、娱乐表演等场景。目前我国该领域全球市场占率达74%,表演类无人机更是占据92%的全球份额,存量市场已相对成熟,增量空间有限。
工业无人机高度范围:通常在120米至1000米以下,应用于物流、巡检、测绘等领域。我国工业无人机全球市场占率为55%,虽有一定增长潜力,但相较于载人领域仍显有限。
载人飞行器:主要活动在1000米以下低空,随着低空空域开放和立体交通需求提升,其市场放量将成为核心增长点。
市场规模的比例支撑
以2030年低空经济3.5万亿元的目标规模为基准:
无人机板块(35%):对应约1.225万亿元。考虑到消费级、工业级无人机现有较高的全球市占率(74%、55%),存量市场基础上的增量已难以支撑更高比例,35%的占比符合其发展天花板。
载人机板块(65%):对应约2.275万亿元。作为当前低空经济的“处女地”,载人eVTOL电动飞机等产品尚未形成成熟市场格局,而立体交通需求的爆发将推动其成为核心增量。从目标规模倒推,65%的占比既匹配未来需求,也与无人机领域的存量瓶颈形成合理互补。
逻辑闭环:从现状到未来的合理性
现有数据显示,无人机领域已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(消费级74%、工业级55%、表演类92%),存量空间趋近饱和;而载人领域目前几乎空白,是唯一能支撑3.5万亿元目标规模的核心增量点。因此,“35%无人机+65%载人机”的结构,既尊重了无人机领域的现有基础,又契合了载人领域的爆发潜力,形成了基于数据的合理配比。
转自:翼维托航空公关部,如有侵权,联系立刻删除